#人文游
#跟团游
除了南极洲,这些年的足迹遍布亚、欧、北美、非、澳,只差还没踏上南美洲的土地了。马丘比丘复活节岛对热爱旅游的我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梦想呀!途牛推出了<南美两国深度-秘鲁-智利13日游>,有我做梦都想去的马丘比丘和复活节岛。但让我们犹豫不决的是,我现在去高海拔地区有高原反应,旅游老搭档贾姐已过古稀之年,而库斯科大区的马丘比丘海拔2400-3800米,我们能否适应高海拔和长途飞行(地球另一面的南美要坐25个小时飞机),纠结呀。还好,贾姐的女儿和熟悉的客服都给我们打气,让我们信心大增,果断签单,抓住了这个差点错过的机会。
当时看了2个团,北京发团和上海发团的,当看到上海9.29铁定发团,就是它了!持美签可免签进入秘鲁和智利,我和贾姐都有10年美签,不用再准备繁杂的各种资料,只是提醒旅行社带上纸质EVUS登记单(在途牛旅行社办理的),进美国海关时要检查哦。成都的途牛门市部已多次登门,签约,付款很方便。
地处南半球的秘鲁智利现在是初春,秘鲁虽属热带沙漠、草原气候,但马丘比丘所在的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会冷一些。智利国土狭长,横跨38个纬度,气候复杂多样。所以此行的衣物有多带一些,短袖、长裤、厚牛仔裤、冲锋衣,甚至薄毛衣、轻薄羽绒服都要带。复活节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且干燥,但岛上天气变化无常,雨水说来就来,所以雨伞和墨镜都要带。
这个团从上海组团出发,小交通没有搞联营,从成都到上海需要自己买机票。没有从上海出过境的我,先要搞清楚上海出境走哪个机场,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有多远……。时间上的衔接,尽可能买折扣高的机票,网上值机选座位,还有旅游回来返回成都的机票。这些都需要我考虑周密、仔细、全面。完成了一切后我大松一口气,有点成就感哦。

第一天:9.29成都-上海-达拉斯

早上6点多贾姐的女儿就把我们送到成都双流机场,2个多小时后到达上海,取行李,从T1走到T2,还好准时赶上了12点集合(出发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全团除了我俩从外地赶来,其余都是上海本地的,多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除了比我小几岁的冯老师),我俩是团里的老大老二。算上领队小姚,全团只有10个人,两位男士,哈哈,看来女同胞从来都是旅游主力。
马上就要踏上旅程,满怀喜悦。
第二程上海至达拉斯要飞13个小时,看看飞机上给出的全程飞行图吧,航线横跨太平洋,行程1万2千多公里,从西到东整整飞过半个地球。
从西到东整整飞过半个地球
行程1万2千多公里
在飞机上度过漫长的13个小时,当地时间16:10到达达拉斯,要等5个小时转机到秘鲁首都利马。
达拉斯机场

第二天:9.30 达拉斯-利马

当晚10:00转机飞往秘鲁首都利马。又飞了7个小时,终于在凌晨当地时间5:00到达利马,利马与北京时间有13个小时时差。进关,取行李,与秘鲁地接小江汇合,然后去吃早餐。
时间太早,利马街头还没什么人。
凌晨的利马街头
小江带我们去一家叫“老鸡汤”的餐馆吃早餐。长途飞行累了,飞机餐也吃腻了,热乎乎的鸡汤面,还卧着鸡蛋和好大的鸡腿,很适合我们的“中国胃”。
我们在“老鸡汤”吃早餐
热乎乎的鸡汤面,还卧着鸡蛋和好大的鸡腿!
现场熬制鸡汤
利马当地人在吃早餐
圣马丁广场是以南美解放之父圣马丁命名的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一尊美洲独立战争中建有奇功的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跃马横枪塑像。
利马武器广场又叫“总统府广场”,这里是利马的中心,总统府、利马市政厅、利马大教堂都围绕在广场四周。
武器广场又叫“总统府广场”
总督府关着铁门,外面还站着警察,不许靠近。
市政厅的巨大黑色阳台和拱廊完全是西班牙建筑风格
利马大教堂,可惜当天有宗教活动,不能入内拍照。
看到总督府正在进行士兵交接仪式,我赶紧跑过去把手机伸进铁栅栏拍照,马上有便衣过来阻拦,幸好抢到一张。
全世界的城市都有华人自己的“唐人街”,利马的唐人街是拉美最大的唐人街。利马今天是9月30号,而我们的祖国今天迎来了建国68周年的国庆日,在唐人街上可以看到庆祝国庆的大红标语。这家饼店刮了不少月饼名字的招牌:蛋黄玫瑰豆沙月、蛋黄金华肉月、蛋黄五仁椰丝月......,好熟悉,好诱人。唐人街的地上画有十二生肖图案,我找到了我的属相--虎。
这是太平洋岸边的一个爱情为主题的公园,爱情公园绿草如茵,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公园面积不大,设计也很简单,但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雕塑家维克多创作的雕塑表现一对恋人正在热烈拥吻,所以这里成了本地年轻人谈情说爱、结婚留影的好去处。几乎天天都会有新郎新娘在名为“吻”的雕像前合影,让大海作证,让爱情像热吻雕像一样永远炽热。
呵呵,南美也用“连心锁”表达爱情天长地久。

第三天:10.1 利马-库斯科-乌鲁班巴

库斯科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座落在Huatanay谷中(Huatanay有神圣的意思),被安地斯山脉环绕,是印加文明的商业、农业与宗教中心,是古老的印加帝国的摇篮。据传说,在11到12世纪时,国王曼科·卡帕克遵循他父亲太阳神的指示,从的的喀喀湖迁都这里,建成雄伟华丽的库斯科城,并以这里为中心,建立了庞大的印加帝国(印加意为“太阳的子孙”),创造了印加文化,成为南美大陆印第安文明的最高峰。库斯科是一个高海拔城市,海拔有3416米。1983年,库斯科古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库斯科武器广场
武器广场上正举行盛大的游行检阅仪式,古城入口处遇到已游行检阅完的队伍。
库斯科大教堂全部建筑都是石造,混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式的建筑风格,以及印第安人的石雕技术。
腿抬得很高
西班牙殖民者在印加帝国故都的废墟上建立起今天的库斯科城。广场北侧的库斯科大教堂始建于1560年,前后花费了100年才建成。它是殖民统治者向当地原住民宣扬天主教信仰的最典型例证(现在库斯科地区90%的人都信奉天主教)。教堂是建在昔日印加王瓦伊纳•卡帕克(Huayna Capac)王宫的圣诸鲁瓦西神殿(Riswar Cancha)遗址上。这座教堂融会了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其顶端的福音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重达130吨的巨钟,据说它是南美大陆最大的钟,钟声能传到40千米之外。这座教堂在过去的400多年间在4次大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但总体还是幸存下来。教堂内有有高大的镀银祭坛和雕刻精美的布道坛,还很多油画和精美的装饰。绝对不可错过的是教堂东北角的《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画家Marcos Zapata对这幅著名的作品做了“本土化”特色修改--在耶稣面前盘中放着的竟是一只烤豚鼠!精美的油画和装饰不少都是从大地震中损坏的教堂搬来的,所以现在叫宗教博物馆,要收门票(25索尔),而且不许拍照。
走进库斯科大教堂,现在的宗教博物馆。
走出库斯科大教堂,可惜不许拍照。
广场东侧的拉孔帕尼亚教堂建成于1668年,是全城最漂亮的教堂,然而,它是在印加人建造的太阳神庙的基础上建造的。当库斯科还未被西班牙摧毁之前,城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座极为富丽堂皇的神庙,神庙里供奉的是创造印加民族的太阳神维拉科查。据说,当年的整栋庙宇覆盖着700多片黄金(每片重达2公斤),宽阔的庭院栽种着好几畦黄金打造的玉米。拉孔帕尼亚教堂前的武器广场曾是印加帝国时期举行庆典的场所,广场的中央有一座喷泉,喷泉顶端耸立着一尊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他身披罩袍手握金斧。传说远古时代,古代印第安人民在这里披荆斩棘,缔造家园,感动了太阳神,赠给他们一柄金斧。
广场中心是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图帕克·阿鲁马二世的雕像
据记载,1532年骑着战马,带着兵器的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邀印加王来城中会面,暗暗在广场四周布下武器和埋伏。皮萨罗带来的神父劝说印加王皈依天主教,他将圣经呈给印加王,并且试图告诉他,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属于教皇。印加王愤怒地将圣经摔在地上,“我们只相信太阳神!”这时皮萨罗发起暗号,广场周围埋伏的西班牙人蜂拥而上,将印加王俘获。西班牙人向印加人提出要求,缴纳装满一个房间的黄金作为赎金,就可以释放阿塔瓦尔帕,于是印加人从帝国各地筹集黄金,昔日金碧辉煌的太阳神庙,只剩下光秃秃的石砖。就在黄金要装满房间的时候,皮萨罗改变主意,杀掉了阿塔瓦尔帕。于是1533年,印加帝国灭亡了。西班牙人将古老的印加石墙推倒,在断壁残垣上盖起新的房屋。太阳神庙被拆毁,在留存的坚固地基和石墙上,西班牙人建造了圣多明戈大教堂。
现在的武器广场上绿草茵茵鲜花朵朵,许多游客和当地人或坐在长椅上休憩,或拍照留影。
武器广场旁几条狭窄的石铺街道呈放射形通向四周,小街的两旁是两层楼的建筑,上层有小小的阳台,楼下卖各种旅游纪念品,兑换钱币,旅行社代理等等。
午餐餐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库斯科老城,库斯科的老城区并不大,红色屋顶的房子从城中心的武器广场一直延伸到山坡上,异常密集。餐厅的服务生都穿着当地印加风格的鲜艳服装,席间还有印加音乐和演唱。桌上摆着大瓶的古柯叶茶,喝古柯叶茶可以减轻高原反应,还有甜甜的黑玉米汁和羊杂土豆汤。
古柯叶茶可以减轻高原反应
先来一杯古柯茶
餐厅阳台上俯瞰库斯科老城
红色屋顶的房子从城中心的武器广场一直延伸到山坡上,异常密集。
萨克塞瓦曼(Saqsayhuaman)古堡是库斯科城的防御工事与储存武器的地方,全部由巨石砌成,每块石砖有十几吨甚至上百吨重。古堡从上至下有三层围墙,每层围墙高约6米,最外层围墙长达400多米,前后经历三任皇帝修建,至今六百多年风云变幻,仍然矗立。
萨克塞瓦曼古要塞,海拔3700米
印加人没有用任何钢筋水泥,而是利用精湛的打磨技术将大石磨成特定的形状,然后紧紧地拼起来。
古要塞最大的石头约有300吨重
在海拔3700的萨克萨瓦曼要塞,我开始有高反感觉了,气喘,头有点懵懵的。团友冯老师恶心吐了,贾姐也觉得气喘的厉害,决定不往上走,去3800的圣水殿印加浴场了。我做了一下深呼吸,跟在上山队伍的最后慢慢往上走,中途气真有点喘不过来。看到有团友在路边的小亭子里休息,我还给她们打气,虽然说话要大喘气哈。越往上走腿越软,不停地做着深呼吸。看到路边有当地人在摆小摊作画卖纪念品,我走过去一边欣赏一边歇气。诶,停下来休息一下,感觉好多了,我一鼓作气爬到山顶。
路边的印加女和她的小羊
我跟在队伍后面慢慢往上走
路边有当地人在摆小摊作画卖纪念品,我走过去一边欣赏一边歇气。
圣水殿也叫做古印加浴场,经过时间长河和战争的洗礼,现在只能说是一处遗址了。传说古代印加帝国在外打仗、防御的将领率领士兵回都城拜见国王,经过这里都要先沐浴一番,清爽干净地觐见。如今也有许多游客不远万里,驱车到库斯科城外的圣水殿洗洗手,沾一沾圣水的灵气。
来圣水殿洗洗手吧,沾一沾圣水的灵气。
圣水殿的最高区域是由三座塔楼围起来的一个整齐的三角形,圆柱体主塔最高,它的基础呈辐射状,稳固无比,主塔内就有圣水流出,专供印加王贵享用;其他两个正方形的塔楼是印加王德卫士驻扎的地方,三座塔楼由石头砌成的地下通道相连,显示了印第安人聪明的智慧韩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圣水殿的构建还体现了印加人的哲学思想,印加人相信“三重世界”,即上层是神居住的地方,中层是人居住的地方,下层是水,这三重世界之间由彩虹和闪电连接而成,所以,印加人有意地将圣水殿修成三层,就是取贯通三重世界之意。
经过时间长河和战争的洗礼,三座塔楼只有圆柱体主塔还隐隐看得出来。
我虽然没能爬到塔楼遗址的最上面,但也非常兴奋:啊,我爬上了三千八!
为了防止因高原反应晚上睡不着觉,旅行团夜宿海拔2800的乌鲁班巴小镇。

第四天:10.2 乌鲁班巴-马丘比丘-库斯科

昨晚到乌鲁班巴小镇已经很晚,为今天的马丘比丘做准备,很早就睡了。昨晚休息的不错,今天早上才发现这个酒店很漂亮,很有特色。
基于保护的原因,马丘比丘每天有2500人的限制,而且,是实名制的。游客分成了上下午两拨,我们是下午那拨,火车11点半发车到温泉镇。从乌鲁班巴小镇到欧燕台火车站只有2个多小时车程,所以不用赶早。
欧燕台火车站的旅客不少
当地人大包小包地赶火车
小火车晃晃悠悠沿着乌鲁班巴河行进在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单轨小火车也不便宜呢,单程票就是56美元,但还是坐的满满的,据说旺季时需要提前两三个月订票。
到了两列火车交汇处,需要一方先进入岔道停下来等,待迎面的火车通过后再走。
火车沿着乌鲁班巴河谷晃晃悠悠行驶
安第斯山脉的比罗尼卡雪山(UERDNICA)映入眼帘
小火车上还供应一次小吃和饮料,我点的饮料是干姜水。
温泉镇(也叫Machu Picchu Pueblo,马丘比丘村)是一个拥挤、喧闹、商业化的小镇。确实,温泉镇更确切的来说是马丘比丘的大本营。在这里经商居住的“本地人“大多是因为挣钱的机会移居到这里。在这里的游客来去匆匆,但都揣着同一个愿望:一睹马丘比丘的风采。我们也是只在这里匆匆吃了午饭,开路!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 )为“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是秘鲁著名的前哥伦布时期印加帝国建于约公元1500年的遗迹,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每天都有大批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传说中马丘比丘是印加古人的朝圣之地,要拜访这个圣地的另外一条更经典的就是从神圣谷徒步印加古道,古人们为了表示虔诚,他们通常从库斯科出发,连走七天七夜到达马丘比丘进行朝拜。 而如今的印加古道全长仅46 公里,基本上分四天走完。据说,曼科国王在放弃抵抗西班牙大军并撤退入亚马孙森林,在撤退前他下令摧毁了印加古道上的各个要塞。 这样做使得朝圣之城马丘比丘在今后的三百多年时间内一直未被西班牙人发现。为了保护这条古道,秘鲁政府规定游客必须跟有注册的旅行社和导游才能成行。 而且古道上每天只允许有500 人,这500 人还包括导游,厨师,挑夫, 所以每天古道上真正的游客只有200 多名而已。
快到山顶的那条小路就是印加古道,如今的印加古道全长仅46 公里,基本上分四天走完。
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Pachacuti)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
考古发现(加上对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读)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休养场所(类似罗马庄园)。围绕着庭院建有一座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就更少了。
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
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修成的墙上石块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
走进这个小门,就进入到马丘比丘古城遗迹了。
马丘比丘城内有神庙、王宫、堡垒、民宅、街道、广场等建筑,它们由纵横其间的台阶连接起来,有的石阶多达160层。并且,这些建筑全部用大块花岗石砌成,石块之间结合紧密,不用任何黏合材料,全是石匠们使用简单工具拼接垒筑而成。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发生过多次地震和山洪,而雄伟的古城却安然无恙,丝毫未损。古代印加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在此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马丘比丘的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的: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以及美妙的接缝技巧,墙上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
但至今人们也弄不明白,在印加文明(公元前8000)时期,是如何把重达20吨的巨石搬上马丘比丘的山顶的。
印加人崇拜太阳,并把自己看成太阳的子孙。印加人历经几十年,将自己的城市建在高山之巅,就是为了离太阳更近些。每当太阳西下时,他们总害怕太阳从此跌落深渊,再也爬不上来。传说每年冬至太阳节时,为祈祷太阳重新回来,印加人就会象征性地把太阳拴在这块巨石上。印加人拴住太阳的梦想,现在看来只是美好的神话,但这个神话如此动人。
这块呈“凸”字形的石头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是印加人的灵魂。
可惜的是,印加人并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没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
直到1911年,美国探险家宾汉姆在寻找民间传说中“消失的印加城市”时,因走错路偶然在荒山蔓草间发现了这个古文明的最后驿站。
据说,被发现时,古城里散落着100多具骷髅,男女比例为1∶10。有人因此推断,马丘比丘是祭祀场所,因为印加人崇拜太阳,女人被视为太阳的贞女;也有人说,那里是当时贵族聚会之地,这些女人是供男人享乐的。
这就是献给太阳神贞女的祭祀祭祀台
夕阳为马丘比丘蒙上了一层金辉,让失落的"印加文明"越加神秘。
1532年,印加帝国正当全盛期,拥有600万国民,掌握了当时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技术,能制造出一流的冷兵器,还有像马丘比那样险要的城堡可坚守。可是数百名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印加帝国后,使用阴谋、谎言等卑鄙伎俩,至使部族之间自相残杀,结果在短暂的时间,偌大的帝国就此消亡,马丘比丘的印加文明失落了。然而真正的原因却一直是一个谜。

第五天:10.3 库斯科-利马-皮斯科

昨天累了,加上已经适应高海拔,一夜睡得不错。今天一早又坐了一个多小时飞机返回利马,然后去长海娱乐中心。长海娱乐中心挨着爱情公园,有大片绿地,是综合性旅游胜地和购物天堂。
又去逛了利马当地的菜市场和印加市场。
南美人和我们一样也吃猪肉
这是可可豆果实
可可豆可以做可可饮料和巧克力
印加市场
吃完午饭,又坐车出发去皮斯科,今天基本就是坐车,快6点我们才到达皮斯科帕拉卡斯小镇的酒店。安顿下来,秘鲁8月14(我们的农历哈)的月亮冉冉升起,这时我们的祖国已是中秋佳节。领队小姚很贴心,带来了方便火锅,大家围坐着一起,开开心心涮火锅,其乐融融。
有方便火锅,无论你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也能吃到正宗的“麻辣烫”。
得啦,热呼呼一大“锅”!

第六天:10.4 皮斯科-纳斯卡-利马

今天我们到皮斯科的帕拉卡斯港口坐船,去巴勒斯塔“鸟岛”。
巴勒斯塔岛(Ballesta)位于太平洋中西部沿岸,由上岛、中岛下岛三个岛屿组成。鸟岛被称为利马的小加拉帕戈斯,沙漠、峭壁和嶙峋的礁石形成了荒芜的岛屿,却充满了生机......。它的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却生活着六百多万只不同的鸟儿,每天要吃掉一千吨的鱼虾,每年可开采10多万吨鸟粪。秘鲁是最大的鸟粪出口国,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座鸟儿的乐园,成立了巴勒斯塔国家自然保护区,岛上鸟粪也仅两年开采开采一次。
首先来到了著名的paracas壁画面前,这个像烛台又像仙人掌的图案至今还困惑着人们。
有人说它是船只航行的标志,有人说它更像是航空标志;是说明宝藏的所在?还是古代祭祀的遗迹?
岛上最多的鸟是鸬鹚、樫鸟、海鸥和鹈鹕,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布满全岛,还有海狮海豹,洪堡小企鹅等。
海鸟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布满全岛。
这个季节洪堡小企鹅不多见,我还是抓拍到2只(画面中间靠右)。之所以说是抓拍,是因为小艇晃得厉害。
礁石上晒太阳的海豹
由于地震、火山运动和海水千年侵蚀,小岛形成了天然石桥、拱门、岩洞。
鸟岛上有一座吊桥,也许是攀登上岛的路径,或者是装卸鸟粪的“码头”。吊桥旁边的断墙是当年华工修建的,是为了防止挖掘鸟粪时掉到海里去。这是一段辛酸的令人心痛的历史。19世纪末,奴隶贸易已经被废止,西方殖民者从中国非法掠夺华工到美洲做苦力,被派到鸟岛挖鸟粪的华工在闷热、潮湿和臭气熏天的环境下,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这里地处赤道附近,气候酷热,鸟粪发出的恶臭,再加上定额之高(每人每天必须挖五吨),待遇之差(有时连干净的水都无法喝到)处罚之严.....。每天夜里都有人自杀,更多的人跳海而死,而且是数十人集体跳下去。根据记载,1860年运往此处的四千华工几乎无一生还,更多的华工积劳成疾,客死异乡,却为当时的开采商和政府换取了巨额外汇。
抓住吊桥的绳索攀登上去,这是上岛唯一的途径。
吊桥旁边的断墙是当年华工修建的,为了防止挖掘鸟粪时掉到海里去。
历史翻过了那悲惨的一页。现在,就在断墙的的旁边建起了秘鲁国家ballesta岛保护区的工作站,有工作人员守卫和保护着这个海鸟的天堂。
海狮海豹在水中嬉戏捉鱼
大群海鸟掠过水面觅食
2个小时过得很快,再见“鸟岛”!
纳斯卡大地画是自费项目,若开车从皮斯科到纳斯卡单程就需要3个多小时(观看地画40分钟),中间要穿越大山、峡谷和荒漠才能到达纳斯卡。而从皮斯科坐飞机直接去纳斯卡看大地画来回仅需要4个小时(包括观看地画时间)。虽然价格不菲(280美元),但全体团友都选择了后者。回来看到网上的评论,觉得我们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去纳斯卡坐4人小飞机(不包括驾驶员)很颠簸很晕,基本都吐了,有的人留下了照片没拍好的遗憾。
皮斯科机场
候机大厅等候乘飞机的人不少哦
到机场先发了一张纳斯卡大地画“地图”。护照、机票一样也不能少,很正规。
为防止呕吐,中午不能吃饭;为了保证小飞机转弯时保持平衡,办票时还要称重量,座位是根据重量安排的。小飞机能坐10个人(加上正副驾驶一共12人),我们团正好。
办票时还要称重量哦!
这是我们要乘坐的螺旋桨小飞机
全团正好10个人
方圆350平方公里的"纳斯卡荒原",站在地上看上去一片荒凉,地表散布着许多深0.9米,宽15厘米至数米不等的"沟槽",由于图案十分巨大,只能在三百米以上的高空,才能看到图案的全貌。 所以一般人在处于地面的水平角度上,只能见到一条条不规则的坑纹。
起飞了
方圆350平方公里的"纳斯卡荒原"
从飞机上往下看,全是裸露的干燥荒原和荒山。
纳斯卡线条(纳斯卡地画)是一种巨型的地上绘,有着广大宽阔的直线和曲线,直线看起来就像机场跑道一样,描绘最多的是动植物,蜥蜴、蜘蛛、鱆鱼、狗、老鹰、海鸥、孔雀以及仙人掌等动植物的轮廓图。纳斯卡线条是存在了2000年的谜局:究竟是谁创造了它们并且为了什么而创造,至今仍无人能解,因此被列入十大谜团。
机长说:快到了。我们也看到了地面上不规则的线条,大家立刻兴奋起来。
这是什么动物图案?
回来对着图形查,应该是11号鹦鹉。
根据研究人员的发现,这些图案是将地面褐色岩层的表面刮去数公分,从而露出下面的浅色岩层,而所形成的坑道线条,每条的平均宽度约为十至二十公分,而当中最长的则达约十公尺。这些长度不一的线条所组成的图案十分巨大:蜘蛛有50 米长,秃鹰130米,蜥蜴190米,卷尾猴110米,而一只蜂鸟,竟然有300米长。
再放大一点
蜘蛛有50 米长
纳斯卡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原上几乎无雨也没有强风,黄沙和黏土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火山岩和砾石,长期的风吹日晒发黑变暗。古纳斯卡人刮去几厘米的岩石层,让下面苍白的泥土显露出来。寸草不生的纳斯卡高原是如此贫瘠,如此与世隔绝。这些都为纳斯卡线条保留至今提供了条件。
秃鹰130米
狗,腿很长。
蜂鸟竟然长300米
树和手所在的位置旁有明显的建筑物
螺旋体,哈哈,有点像蚊香。
经过专家们作详细研究后,证实“纳斯卡线条”已存在两千多年。纳斯卡线条是干嘛用的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巨画是古印第安人的天文日历,他们根据阳光在那条线上沉落来确定季节和时辰;另一些学者推断,巨画同当时印第安人举行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还有的认为,这可能是古印第安人的道路标志或灌溉系统;还有些人认为是外星人的航空坐标......。

上集完(待续)

本游记著作权归@阿珊ashan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