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人文游
#摄影
我们在琉森有两天停留时间,这两天的住宿安排在离琉森20公里远的【韦吉斯(Weggis)小镇】。
大城市旅游,住在远远的穷乡僻壤,使得游客不得不依从导游的指引,这种状况非常普遍,特别是国内团队(国外的华人旅游团也是同样)。原因有许多:国内旅游团首先考虑价格,要便宜就不得不远;国内团队一般比较大,许多欧洲城市中的豪华酒店是不会接待旅游团的,而小规模的酒店很难接待大量游客,所以最好也是郊区一些、同时是新建的酒店。那么在欧洲就很可能在一座城市玩,到另一处小镇住宿,同时关照一下这些“穷乡僻壤”。当旅游大巴载着我们离开琉森越来越远时,团员们都这样想。
小镇韦吉斯(Weggis)就是这样一座“穷乡僻壤”,这座小镇在琉森东面20公里,琉森湖的北侧,离苏黎世50公里。但它的确是一座安静悠闲的小镇。
可是,当大家走进客房,放下行李,马上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客房的落地窗和阳台面对着琉森湖,眼前的湖光山色让你忘却了一天的疲劳。“哇!太美了!”只听一声惊呼,我探出头去一看,全团人马都集中在阳台上。不用吹集合哨,一个不少的齐刷刷的排在阳台上。
而且那时正值夕阳西下时刻,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渡轮往来穿梭;对面青翠欲滴的山峦,被晚霞辉映得发出一种奇妙的光芒。
更美妙的一刻出现了:对岸的山体被夕阳染得通红,这红光像是从山谷底反射出一道炙热的火光,整个山头被这道火光烤得熟透通红,万万不能靠近一样。
本色青翠的山体,再撒上一层红光,这种颜色美妙得无法形容;清澈的湖水也是同样,在夕阳暮色中,湖面泛着一种难以描绘的光芒,使湖水晶莹剔透。
太阳下山了,一阵”喧闹”慢慢归于平静,湖水也安静下来。其实,山水没变,是你的情绪波澜起伏,思绪万千罢了。
第二天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观赏眼前的湖光山色。
山还是昨天傍晚的那座山,水也还是昨天暮色下的那池水,可是今天看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似乎换了观赏对象。
这山这水褪下了昨天浓妆艳抹火辣热情的外衣,换上了清纯羞涩含情脉脉的新衣。
就像一位清晨梳妆打扮的少女,穿着薄如蝉羽的轻纱,沐浴在晨光下,楚楚动人。一夜之间,大自然将景色乔装打扮一番后,再呈现在你的面前。
初升的太阳光像一把裁纸刀一样,将对面的山体从左上角以25度的斜率向下把它裁成明暗分明的两部分。奇妙的大自然把山山水水装扮成它想要的模样。
韦吉斯小镇的湖边小道和建筑。小镇随着太阳的升起,渐渐地苏醒过来。
我们沿着湖边的小路慢慢散步。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
小镇的渡轮码头,就像陆路的公共汽车站。在威吉斯人和世人的心中,木码头永远是最美的,无论阴晴,无论晨昏。
阳光洒满琉森湖,阳光下的琉森湖又换了一副装束——容光焕发,生气勃勃。这时让我想起川剧中的“变脸”,大自然更是一位超级魔术师,瞬间将琉森湖改变了容貌,还不用任何道具。
建在湖边的住家都有自家的游艇,就像轿车一样,成为必备的交通工具。
我们走入一家酒店的花园,花园草坪上一对孔雀也像我们一样在晨间散步。
住家院子里的苹果树结果了,青青红红的很讨人喜欢。
这是鲁冰花吗?一串串的紫色小花。这样的花型和花色正符合韦吉斯小镇的特色。
有人说这是罂粟花,妖艳的花朵,怎么也与害人的毒品联系不起来。这样妖姿的花朵,它不适合在韦吉斯生长。
渡船码头边的休息区。
住家用这样的方法装备自家的船坞,可以防止湖水对游艇的侵蚀。
层次分明的群山。
这是我们居住的临湖酒店,面朝琉森湖,我就住在三楼右手第二间。
韦吉斯是琉森湖深处一座童话般的小镇、美丽宁静的人间乐土,歌德、马克•吐温、拉赫玛尼诺夫都曾在此生活过。
韦吉斯的风光好在充满“野性”,原始的山水,没有(或很少)修饰。
韦吉斯的风光好在“善变”,一天之间,早,中,晚各不相同;一年四季,更是变化无穷。
建在湖边的养马场,那是富人们的生活,连马匹也跟着享受。
韦吉斯是一个宁静、美丽、洋溢着鸟语花香的小镇,文学巨匠马克.吐温一生钟爱韦吉斯,曾定居在此地。
这里有着众多17世纪的古堡、各种融合复古与现代的高级度假酒店,如果不赶时间,完全可以在这个琉森湖畔,依山傍水的小镇上安闲度过悠长假期。
阳光冲破浓云的阻挡,射出充满希望的光芒。
静坐观赏就是最好的游览方式。
通体雪白的良种矮脚小马,马厩建在湖边,好昂贵的代价。
富人们不光自己享受着湖光山色,连宠物马也有湖边的草坪。这些可不是普通的马,而是名贵的矮种马,一匹马的身价要抵三辆宝马车。
还有马术爱好者在训练,大人骑大马,小孩骑小马。这就是富人们的生活。
湖畔玫瑰簇拥着的人物雕像。
韦吉斯是瑞士著名的玫瑰小镇,每年7月会举办玫瑰节,选出镇上的玫瑰皇后。
马克•吐温纪念石坐落在湖畔的一棵橡树下,以纪念这位杰出的美国作家——他曾在1897年携家人在韦吉斯度过了两个月的夏日时光,将这里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舞蹈者雕像坐落在湖畔,表现了一位年轻女舞蹈者的优美身姿。
韦吉斯码头是这座小镇船只停泊的地方,拥有几座木质栈桥,许多游客都是从这里开始了探访小镇和瑞吉峰的旅程。在这里可以观看四森林州湖(琉森湖)美丽而幽深的景色。
圣玛丽亚教区教堂属天主教,它的塔楼主体大约修建于1200年前后,醒目的红色尖顶则是后来改建的。
归正教堂坐落在四森林州湖(琉森湖)畔,属加尔文宗,是韦吉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城镇各处基本可以一眼望见它的钟楼
瑞吉观景地是韦吉斯镇内的一座小林山,在这里可以观看、拍摄城镇和湖泊的美丽全景。白天(上图)与晚上(下图)的景色完全不同。
韦吉斯小镇附近的瑞吉山(Rigi Mountain),海拔1800米,位于瑞士的心脏地带,传说瑞吉山是许多文人墨客、王公贵族的游览胜地,诸如维多利亚女王、维克多、雨果等都留下过他们在瑞吉山的足迹。
在韦吉斯湖边树下的椅子上坐下,耳边传来山林里间歇地传来布谷鸟的鸣叫,眼前是山峦印在湖中的倒影,脚下踩着历经陈年磨砺的鹅卵石,就这样沉静在树影斑驳的细碎阳光里,一坐下就不愿再起身。
韦吉斯地处琉森的近郊,故被称为“琉森的后花园”。要繁华20分钟车程到琉森,要清净这里最合适。
这里属于琉森湖的边缘,因此这里的景色与市区的琉森湖截然不同。这里的湖景是山水加静怡和秀丽,而那里的湖景是山水加都市建筑再加浮躁和奢华,同样的山水处于不同的环境,给人留下截然不同不同的印象。
相比之下,这里的琉森湖更具长久居住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富人们纷纷在此筑巢,现在作为度假用,将来作为长久居家。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非常热闹,富人们在此度假休闲,从繁忙的工作环境中脱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美哉!韦吉斯。
韦吉斯的风光好在“静”,它像沙滩的细沙一样滤去了都市的浮华,还原了大自然的本色。
韦吉斯的风光好在“雅”,撇开都市的喧嚣,归还了大自然本身的宁静。
韦吉斯的风光好在“素”,它素面朝天,不加任何修饰,更不会乔装打扮,返璞归真,尽显大自然的原汁原味。
平顶的小别墅,大面积的玻璃窗,通长的阳台。
韦吉斯的风光好在“淡”,初品淡而无味,细品意味深长,是那种值得永久享用的滋味。
“静,雅,素,淡”就是韦吉斯最大的特色,也是它吸引你的地方——一锅不放任何调料的原汁原味的清鸡汤。
韦吉斯是富人度假的后花园,富人们在此置地建房。直接建在湖边的小别墅,有自家的游艇码头(上图)。家庭式的小酒店,规模不大,但很舒适。这是典型的德式建筑,底层砖砌,二三层木结构(下图)。
这里的当地民居将瑞士人喜爱园艺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每家人都有如专业的花匠,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露台上、窗口里、栏杆上、楼梯旁、门廊里,所有地方都种满了花--向日葵、风铃草、天竺葵、牵牛、紫藤、铁线莲,当然最多的,还是蔷薇属植物,藤月、玫瑰、蔷薇。。
像这样建在小山坡上的小别墅,居高临下的面对着美丽的琉森湖。
从韦吉斯走到缆车站的山路上,随处可见装点别致、花朵盛放的民居庭院,无数蓝色的、黄色的玛格丽特从脚下延伸开去。小镇湖边的木码头,虽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是显得如此的安详,使人踏上小镇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淡定。
在法语和英语语系中,Rose代表了所有蔷薇属的美丽花朵。要知道韦吉斯是瑞士著名的玫瑰小镇,每年的7月初,这里的居民都会庆祝自己的玫瑰节,每到玫瑰节,小镇都会搞各种活动,其中的重头戏,就是评选属于他们自己的玫瑰皇后(Rose Queen)。
今天的行程是琉森自由行一日游。行程就从这里开始吧。
昨天已经参观了琉森的主要景点:狮子纪念碑,卡贝尔廊桥和斯普罗伊尔廊桥(谷糠桥),以及耶稣会教堂(Jesuitenkirche)等。
我们沿着琉森湖边的湖滨大道直奔有两座美丽尖塔的【豪夫教堂(Hofkirche)】。
大道上空无轨电车电线像蛛网交错,地面上用醒目的红色划出自行车道,可见瑞士对于“环保出行”相当重视。
已经能看见豪夫教堂了。
教堂位于琉森湖的北面,是琉森最重要的教堂。 豪夫教堂在重修时继承了原教堂的一些建筑构件,从建筑风格上看,有一个词形容它最为贴切——混搭。从整体上来讲,它是属于后文艺复兴风格的,它的两个直插云霄的尖塔是原教堂的遗物,是典型的哥特式的,教堂的一些装饰又是巴洛克风格的。
豪夫教堂近景。它有高高耸起的两个尖塔,在城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它.
教堂公元735年开始建造,是罗马式建筑,到14世纪改建为哥特式,17世纪的一场大火中受到了严重破坏,随后又改建为文艺复兴式。这座教堂倒是挺与时俱进,什么时代,流行什么,就改成什么样式,混凝土建筑竟然与服装一样赶时髦。
教堂正门上方的立面装饰。
教堂有几个厚重的木门,大多只刻有一些简单的花纹,只有一个雕刻繁复,上面呈现了两个人物,左侧门上是个主教,右侧门是个士兵.有关这里为何出现这样两个人物,有人是这么解读的:"在那个年代,宗教与世俗关系已变得密切,它本身就有如此象征和谐的意义"。
教堂正在作礼拜,只能匆匆拍摄两张照片。
教堂内部庄严肃穆,礼拜席上有生动细腻的雕刻图案。教堂的管风琴,1640年制造,共有4950根风琴管,至今仍在琉森的夏季音乐节上使用。
教堂内有7个制作精美、金碧辉煌的圣坛,一个建于17世纪的管风琴,座椅也是17世纪的,所有这些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图片所示为圣坛中的一个。
我们绕到教堂后面。教堂后院是一片草坪,最外侧是一圈墓地。
豪夫教堂台阶下的标准德式建筑——外墙用褚红色描绘出木结构梁柱及图案。
背对教堂往前看,卡佩尔廊桥笔直地朝这个方向延伸过来,连接了教堂前高高的石阶路,就好像是通往教堂的神圣的参拜道。
从另一侧的建筑夹缝里可以看到远处的阿尔比斯山脉。
我们走进教堂边的住家小院。
小院的绿树草坪,地栽盆栽收拾得干干净净,布置得整整齐齐。
在豪夫教堂马路对面是个湖滨花园,接着,我们打算上那儿去看看。
我们穿过马路,那头是个街边广场和一个类似舞台的构筑物。
回头朝教堂方向望去,只见绿树丛中露出两个高高尖尖的教堂塔顶。
我们已经来到琉森湖边。湖边休闲的游客,斜靠在岸边,享受着阳光和湖光山色;碧蓝的湖水,清澈安详;对岸的树林簇拥环抱着琉森湖;远处的阿尔比斯山连绵不断,山顶的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只见一座皑皑的雪山伫立在遥远的天边,山峰中段白云连绵如同玉带缠腰,峰顶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让人联想到一块巨大的水晶。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雪域高原的人民会给一些雪山取上神圣的名字并对其顶礼膜拜,这景色实在是太圣洁了,让人们从心底产生出一种感动。
清澈见底的湖水边是客船码头,游艇在这里停泊。
今天是周末,湖滨公园里居民和游客熙熙攘攘。
周末的公园正在举行“撞球”比赛。那些球员真是神了,20米开外的距离,随手打出的铁球,准确的击中对手的铁球,几乎百发百中,而且能随意打击对方,让自己占据有利位置。
这边的帐篷底下,简易的酒吧也是高朋满座。
树荫下的人们正享受着悠闲的周末假日。
看看琉森人的午餐食品:烤肠三明治。
公园一角和林荫大道
瞧这一家子的游艇正解缆起航,好可爱的一对孪生兄弟。
琉森湖是瑞士四大名湖之一,能在素有千湖之国的瑞士得此排名,可见它的景致是多么的出众。
琉森湖上的渡轮。水质清澈,看上去水底的水草和石子仿佛都是触手可及。
琉森(德语:Luzern;英语:Lucerne)又称卢塞恩,是卢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
琉森号称是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
琉森是座文化名城,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不尽的灵感。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和写作。
琉森一直是瑞士的传统旅游胜地。
美丽的湖水,阿尔卑斯山与中世纪的建筑互相映衬。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倾倒。
琉森具有21世纪的现代化,更具有中世纪所特有的美,这里具有和谐及美的生命力。
琉森位于琉森湖区(又称“四森林州湖”),风景如画,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到适合观光度假的理由。
春夏繁花似锦,可泛舟湖上、尽赏如画山水。
入秋虽花零叶落,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冬季,皑皑雪野分外壮观,琉森还是瑞士有名的滑雪胜地,对于敢于挑战这项运动的人来说,冬季就更不容错过了。
每年的七、八月是琉森最热闹的夏季旅游季节,此时天气最好、景色秀丽,是旅行的最佳时间。
出现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在瑞士境内的最高峰铁力士峰。因为海拔高的缘故,从远处望去,铁力士峰一年四季都笼罩在云雾中,因而也被古代欧洲人称为神灵居住的神山。而像今天这样揭下神秘的面纱,将自己美丽的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日子可谓是少之又少,我相信这一定是因为她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游客。
当然,也可以错开旅游高峰,选择游人较少的6月和9月,虽然此时气温稍低,风景却也是十分不错的。我们就是遵循这样的教条错峰游览。
著名建筑大师让·努维尔亲自设计建造的蕴涵了丰富文化含义的文化会议中心
夏季,四森林州湖上游船如梭。
游客可以乘船到瑞士国父威廉·泰尔的家乡一游,也可以到湖畔的特里伯森(Tribschen),参观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居住过的地方。
琉森湖的湖畔栖息着几百只野生天鹅,这在其他国家的城市中是很难看到的。这是因为琉森湖的水质极为纯净,没有丝毫污染,甚至达到了欧洲规定的直饮标准。
瓦格纳曾两次侨居瑞士。他在三面环水、风景迷人的特里伯森小别墅里度过了6年最美好的时光(1866年3月-1872年4月)。此前,他曾在德国邂逅音乐家李斯特的女儿、奥地利著名外交官标洛的妻子科西玛,两人发生了恋情。瓦格纳不得不离开德国。科西玛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终于冲破各种阻力,抛弃荣誉地位,与那个后来成为奥地利首相的显赫人物离了婚。她在琉森的四森林州湖畔找到了瓦格纳,从此与心上人过着安谧幸福的田园生活。1870年他们爱情的结晶西格弗里德出世。瓦格纳为此兴奋不已,写下了名曲《西格弗里德》抒发内心的幸福和喜悦。同年12月25日,为庆祝科西玛的生日,这个曲子首次公演。1933年夏,瓦格纳的女婿纪尔贝·格拉维纳曾到此地来,亲自指挥演奏瓦格纳在琉森地区的作品音乐会。瓦格纳的儿子西格弗里德也来过这里指挥音乐会,以示对父亲的纪念。琉森音乐节(Lucerne Festival)即以次为发端的。
在琉森诞生的有:1880年,马克·吐温的名著《浪迹海外》(A Tramp Abroad)。
瑞士人将环境看得比生命重要,要知道就在我们脚下的琉森湖底就潜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可是瑞士人宁可花大价钱从外国进口能源,也决不会去破坏环境开采石油,所以在瑞士的国土内人与自然能够达到最完美的和谐统一。
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琉森游记》。
著名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于2002年来到琉森担任节日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并于每年夏季举行音乐会。琉森音乐节已经成为古典乐界一大盛事,每年有近十万的乐迷蜂拥而至。每年分三次演出,分别是复活节期间的宗教类音乐,夏季古典乐,冬季的钢琴演奏。
还有电影巨星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赫本的故居和平之邸(La Paisible)位于琉森近郊的布尔根施托克(Bürgenstock)。
也不得不提到我国著名文人朱自清1932年5-6月份写的作品《欧洲印象》。
午餐游船(Lunch Boat)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间"餐厅"。每天12点正从码头出发前往韦吉斯(Weggis)和Vitznau小镇,再返回,每天只有这班船有午餐供应。这是一家在水上特有的移动餐厅,鱼肉餐是特色。如果赶不上这趟船,可以去停靠在岸边的船餐厅就餐。
而这里惊人的房价也让我们咋舌不已,能够看见湖水的房子居然要五万欧元一平米,要是买上一百平的两室两厅就需要用上五千万元人民币,“寸土寸金”已经不足以形容此处的房价之昂贵了。
在等红绿信号灯时,周末骑自行车出游的瑞士夫妇俩友好的与我们微笑打招呼。
琉森是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瑞士最大的夏季避暑胜地之一。
现今虽挤不进三强的城市排位,却是到瑞士时不可错失的地方。
琉森(卢塞恩)古城区小巧玲珑,主要景点都可步行到达。
历史悠久的琉森(卢塞恩),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
四森林州湖水(卢塞恩湖)流入罗伊斯河,将市镇隔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游其间,亦真亦幻。
岁月的悠长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类历史的文明。
琉森现为瑞士第六大城,名列全球最被游客青睐城市第六名。真是“六六大顺”啊!
对于现在的旅游者而言,古城琉森是一个复合性很高的旅游胜地。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季都有可流连之地;不仅可以在中世纪的建筑中发思古之幽情,也能领略21 世纪的现代感;在文化艺术和物质消费上,又都有各自的独特性。
路边遮阳伞下的酒吧。
将国旗作为装饰物的百货商店。我国对于国旗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比如:长宽比例,场合等),可是国外按装饰需求而任意改变比例,形状等,甚至做成内衣等“大逆不道”之事。
看到悬挂“新年快乐”的红旗了吗?这里肯定是中资机构或是国人经营的企业。
任何时候这里都是平常世界美食的所在。随着各国游客的到来,在琉森不仅能找到瑞士传统佳肴,还有各国美食,包括地中海风格,西班牙菜式,亚洲风格,纯正的中餐。
奶酪火锅被奉为瑞士国菜。上图就是我们中午享用奶酪火锅的餐厅。
之前总以为奶酪这样的油腻食品只是尝试而已,服务员端上奶酪火锅和食品(土豆和面包块)时,我们还是这样认为,大家只是好奇的观望,或是等着还有什么菜式。当告知仅此而已时,大伙好像有些失望,与国内的火锅(满桌子的荤蔬菜)差别实在太大了。
大家开始试着叉起面包块或不剥皮的土豆攒着融化的奶酪小心翼翼的吃起了,入口的味道还不错,感觉好像不是太油腻,还是能够接受,慢慢也就适应起来。但是对于瑞士人将它视为国菜未免太夸张,平平常常的食料加之瑞士最常见的奶酪,竟然成为美味佳肴。不过,用瑞士盛产的高质量奶酪作为锅底,只有寒冷地区的喜好高脂肪高热量瑞士人才会发明。
除了奶酪火锅之外,还有”Wirtshaus Taube”的标志是一只蓝色的鸽子,据说是琉森(卢塞恩)最古老的餐厅。餐厅供应正在的琉森地方特色菜:Chuegelipastetli(配在酥皮盒子里的蘑菇牛肉粒,按季节有时也会加入些栗子),非常容易入口。
另外,”Stadtkeller”瑞士民间歌舞餐厅供应瑞士传统美食,在4-10月的中午和傍晚都会上演瑞士传统庆典,包括真假嗓互换的yodelling山地唱法,舞大旗和阿尔卑斯长号表演。
再介绍”Bachmann”是源自琉森的糕饼店,能够找到以卡佩尔木桥为造型的特色巧克力,也是一份对卢塞恩的纪念。
琉森有特色的餐厅很有”Old Swiss House”餐厅位于狮子纪念碑边,从餐具到家具装潢都是古董。服务员都穿着民族服装。在客人面前烹制的瑞士版的维也纳炸猪排是这里的特色之一。
瑞士的巧克力非常有名,”Max Chocolatier”是琉森新晋的高级手工巧克力店,开在五星酒店Hotel Schweizerhof Luzern的西翼,只选取最上品的原材料,并根据季节选用本地产的配料纯手工制作。价格不便宜,是送礼和犒赏自己的佳品。
葡萄酒市场,四周房屋绘有壁画,可在广场上欣赏广场中央有哥特式喷泉。(上图)的壁画可能是为一个马戏团作广告
我们已在施泰因看过湿壁画,并为之赞叹。但琉森的壁画似乎更细腻,与建筑更协调,你看,在窗户间画上这么一个阳台和站在阳台上观景的住客,似乎更应景,更贴切。
用瑞士国旗元素布置的橱窗很有特色。实际上,用“十”符号布置医药商店那是最合适不过了。
上图楼顶的玻璃天桥很怪异,在我国可能被判为“违章建筑”。
1334--1937-2007——古老的商标和招牌。
这里街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特色面具,古老狭窄的街道和广场,到处是令人驻足的商店、文艺复兴时期及巴罗克式的建筑物及喷水池。
上图可能是琉森当地山民的服饰特征,彪悍而威武。
挂着中国国旗的“太白酒楼”。
“太白酒楼”的餐桌摆放的室外。
摆在夹弄里的餐桌。
广场均以鹅卵石铺砌,人字形的小屋,墙上是五颜六色的花草彩绘,清新而美丽。
琉森保留了很多带有美丽壁画的历史建筑和各种各样的塑像、喷泉。来到这里,恍若置身于中古世纪。
鹿儿广场同样为绘有壁画的房屋包围。
中世纪的建筑和街巷。广场均以鹅卵石铺砌,人字形的小屋都涂上鲜艳的色彩,此等景色实在令人神往。
设在罗伊斯河边的酒吧(上图)。“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天鹅浮在翡翠般的琉森湖面上。
清晨和傍晚时分,是怀抱古城的琉森湖最美的时刻。早上,湖面烟波浩渺,岸边建筑如被薄纱笼罩,隐约倒映湖面。天鹅和水鸭,三三两两,形单影只,游弋无声。黄昏时,阳光从湖面收敛,天鹅群飞,小舟孤荡,湖之清净如远方雪山。
罗伊斯河从城市中间流过,将琉森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架在河上的卡贝尔等桥梁连接两个城区。
罗伊斯河边被室外酒吧排得满满当当。
沿河及湖边漫步,一路可见到一座斜跨在河面上的木制廊桥--卡贝尔廊桥。
中世纪建筑思古罗伊斯河把琉森分为新老两区,河上共有七座桥,其中最知名的一座就是琉森地标——卡贝尔廊桥(Kapellbrucke Bridge)。
卡佩尔广场,边上有圣彼得教堂,广场中央有哥特式喷泉,是著名的琉森狂欢节的开幕仪式场地。
琉森简史:1300多年前琉森(卢塞恩)是琉森湖畔的一个小渔村。700年左右圣莱奥德伽尔建立本笃会修道院,此后琉森便逐渐发展起来。1332年加入瑞士联邦。1653年,琉森成为农民反贵族运动的中心。1798年至1803年琉森曾是拿破仑荷尔维蒂共和国的首都。1841年,琉森脱离瑞士联邦独立,引起1847年独立联盟战争。1848年,琉森重新加入瑞士联邦。
每年8月,卢塞恩(琉森)便成了瑞士最有魅力的旅游胜地,原因之一就是这里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从书店到杂货店,橱窗里的摆设都以音乐为主题。
人们可以看到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的肖像放置在鲜花或各式商品中;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笛子甚至乐谱都成了畅销品。
在持续几个星期的音乐节里,大大小小的音乐厅举行各种形式的演奏,每每座无虚席。即使没机会去音乐厅,人们也不难目睹音乐家们的风采:从车站到旅馆,从河堤到湖畔,常常会遇见一些熟悉的面孔,那多是些音乐明星。
邂逅也是一种欢愉和熏陶。音乐节的洗礼使琉森人对音乐情有独钟,人们或多或少都成了这门艺术的知音。
琉森除一城一湖之外,有两山可登。滑雪者的天堂在铁力士山。夏季最好的去处是皮拉图斯山
铁力士山海拔3020 米,是瑞士中部的最高峰,常年白雪皑皑,是滑雪胜地。
乘坐铁力士山世界首创的360度旋转缆车,沿坡道上行,阿尔卑斯山的景观令人震撼。
据说,戴安娜王妃生前每年都会来此山滑雪。铁力士山全年都能滑雪,到了夏天,头顶骄阳,仍可脚踏飞雪。
又见到一面五星红旗,在琉森见到国旗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从琉森到皮拉图斯山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乘坐世界上倾斜率最大的轨道列车上山。
站在皮拉图斯山峰顶观景台上,一切景色尽收眼底:向下俯瞰,琉森古城就像一个婴孩;南望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北观是幽深茂密的德国黑森林。
在山顶闲游,一瓶酒,一本书,一天不妨数醉。是酒醉?还是景醉?
我们想登上朋友介绍的路易斯附近的制高点,去俯瞰琉森老城全景。
山光湖色悦人性,琉森的美景慰藉了诸多艺术大师的心灵。
瓦格纳在琉森写下传世之作《纽伦堡的诗人》和《诸神的黄昏》,他住过的地方如今已辟为纪念馆。
我们爬到半山腰,发现已无路可走,只得无功而返,只拍下这张全是屋顶的照片。
托尔斯泰曾在此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写出同名小说《琉森》。
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长葬在琉森湖畔的韦吉斯小镇,其后人还住在当地。
毕加索晚年曾在琉森好友家长住,在此创作大量作品,后全部赠给好友之女,成为Rosengart 收藏馆的镇馆之宝。
游览琉森市,可以激发起游人之思古幽情。
琉森的街道就是这样的整洁舒畅。
这幢楼的立面装饰很抢眼。
卡贝尔廊桥上的油画。
站在斯普罗伊尔廊桥上看罗伊斯河:下游是圣方济各会教堂(上图),上游是穆塞格老城墙和塔楼(下图)。
接着我们在罗伊斯河的上游寻找【穆塞格老城墙和塔楼】。
穆塞格城墙建于1386年,与原来罗伊斯河及四森林州湖上的木结构廊墙一起,包围整个旧城,组成陆地和水上的城墙。
现在水上城墙留下卡佩尔廊桥和斯普罗伊尔廊桥(谷糠桥),陆上城墙现在只剩基本保存完好的900多米的穆塞格老城墙一段。
琉森市旧城区有三个著名的旅游点。首先是廊桥水塔(卡佩尔木桥和八角水塔),第二个景点是狮子纪念碑,第三个景点就是奇妙的穆赛格老城墙。
卡贝尔廊桥和狮子纪念碑昨天已参观,所以,今天直奔莫赛格老城墙和塔楼。
城墙上面有9座塔楼,3座塔楼对公众开放,人们可由此登上城墙,俯瞰整个旧城。
在塔楼上,有最古老的城市钟,由Hans Luter在1535年建造,在每个整点小时,这个钟比所有其他的城市钟提前一分钟敲响。
【斯普罗伊尔廊桥】,始建于1408年,长度只有80米,和卡贝尔廊桥一样,也不是一座直桥,不过只有一个小的转弯,桥的中部有一个小礼拜堂,廊桥顶部也有彩画,由卡斯帕·梅格林格1626年绘制,描述了当年黑死病流行的景象。
莫赛格老城墙和塔楼附近的红枫和建筑。
说起瑞士,翩翩的联想便是一幅明媚秀丽的山水画卷:湍急见底的溪流,湛蓝如镜的湖面,挺拔幽深的杉林,雄伟峻峭的雪峰……在这片沁人心肺的大自然中,点缀着一个个玲珑别致的城郭。
上天造就的自然美与人工修饰的建筑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世间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处如此美的地方了,这里便渐渐形成了令人心荡神驰的旅游胜地。
从西南方的日内瓦到东北方的圣·加仑;从西北方的巴塞尔到东南方的卢加诺,哪个城池不像仙女撒下的明珠?然而,这些明珠的中央有一颗竟是那么不凡:它不仅闪烁着今日辉煌,而且透射出昔日的光彩!这就是美丽的古城--琉森。
琉森市内不乏文艺复兴时期及巴罗克式的建筑物及喷水池。
琉森坐落在这山国的的中央,早在罗马时期,它还只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小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此得名琉森(卢塞恩),拉丁文便是"灯"的意思。
1178年琉森建城,1386年,琉森及其周围地区组成了瑞士的一个州。下图为罗伊斯河周边的立体地图。
岁月的悠长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类历史的文明;在这个靠旅游业变得越来越富有的国度里,琉森的地位也显得日臻重要。
漫游琉森,一定会让你找到许多非同一般的感觉。
琉森湖边的邮政局,每根罗马柱顶端的平台上都站着一尊雕塑,屋檐下的精美绘画,底层拱窗上方的浮雕......
我们在罗伊斯河流入琉森湖的大桥旁进入地下通道
这个地下通道是琉森的另一个世界,两侧是商场(上图),一侧进入琉森火车站(下图)。
穿过地下通道上来,就是琉森火车站地面建筑。
琉森火车站(德语:Bahnhof Luzern)是瑞士铁路网的一个重要车站,位于市中心琉森湖南侧。
琉森火车站广场前的牌楼。
牌楼顶部的雕塑。
作为瑞士中部的著名旅游城市,琉森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它成为瑞士中部的交通枢纽,从苏黎世出发,每小时两班城际交通快线(IR) 车程大约45分钟,从首都伯尔尼坐IR每小时两班,车程1小时。每年的二月中旬会赶上当地的狂欢节,火车站里也会有装扮怪异的各种乐队进行表演。
火车站前广场和汽车站。
出了火车站,就可以看见四森林州湖(琉森湖),火车站门口一侧也是轮渡码头。
著名建筑大师让·努维尔亲自设计建造的蕴涵了丰富文化含义的文化会议中心。它位于琉森湖边,与琉森火车站相邻的欧罗巴广场(Europaplatz)上,处于琉森繁华中心。
琉森文化和会议中心(Kultur- und Kongresszentrum Luzern简称KKL Luzen)是一个多功能的建筑,其音乐厅具有高质量的声学效果。该建筑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于1998年落成,首场演出为柏林爱乐乐团,由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
其中拥有1800个座位的音乐厅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厅之一。琉森厅是会议中心里最小的一个大厅,艺术博物馆是瑞士第四大艺术馆,它们也都是这轰动一时的建筑的一部分。
我欣赏该中心的挑檐,像棒球帽一样向前挑出应该有30米(无任何支撑),这样的结构设计堪称绝版。
火车站边的渡轮码头。
水天一色的琉森湖。
这男子的肩上站着一只有着花豹一样花纹的猫咪。
琉森火车站全景。
卡贝尔廊桥。
卡贝尔廊桥附近的建筑。
在琉森火车站眺望豪夫教堂。
​在琉森住上两天是英明的决策,要更多的了解一个异国城市,就必须能有机会在这个城市慢慢的转上几圈,慢慢的看,细细的品味,才能品尝出它的真实的味道,琉森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去慢慢品味的城市。

本游记著作权归@lhfyjc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